有人说,清迈的自然美景大致由三部分组成:西边的素贴山,好比天然屏障高耸入云;1926年新建的清迈古城,迄今也有720年的历史,终究也成了清迈的Old City古城;蜿蜒的滨河,宛如清迈的生命线,是历代商船港口码头,也是通往缅甸、老挝、中国和暹罗的河流通道,那时候的木材、丝绸、水果和其他交易商品均从滨河开始。
乘坐滨河游船,游览大多数游客从未见过的景点奇观,市场、寺庙、古建筑、公寓豪宅,在那个靠滨河流水打天下的时代,谁先抢占滨河两岸的地界既是财富。乘坐游船参观两岸风景期间,船长总是乐此不疲的告诉我们每一座地标建筑的来历,和如今的主人是谁。
在这里,我们不仅看到了早期中国“丝绸之路”的繁荣足迹,也体会到了清迈多民族多国文化的包容,滨河两岸融汇了东西方商人的创业结晶,以及西方传教士和各国访问学者的文化理念。
如今的我们乘坐蟹子船游览滨河,历史依旧还在,我还能看到沿岸的渔民和他们的家,尤其是雨季涨水时期,你总能在沿岸各个小码头和树丛边发现钓鱼人的身影,有的码头是村子的公共码头,用来搭送前往瓦洛洛市场购物的村民们;有的“码头”却是渔民自家的小渔港;当然,也不乏酒店和私人豪宅的私人码头。
除此之外,沿岸的餐厅和特色酒店总是能散发出惬意悠闲的吸引力,记住这些店家,清迈的特色美食攻略就在你与众不同的出游方式里哦!
九月至十一月的清迈,正是雨季和冬季交接,蓄意把人们带入严冬假象的季节。雨水少了,山上的泉水不再肆无忌惮的往滨河灌溉,但河流湍急的场面时而可见。航行中,我们多次钻过桥洞,有清迈著名铁桥、连通市场于河流以东的两座白色大桥、连通河两岸各个村子的小桥,还有正在加宽新建的跨河高速路大桥,而每次选择要从哪个穿过桥洞,也是船长的独门秘诀。
乘坐蟹子船游滨河最好的出发时间在早晨,天空湛蓝,气候凉爽,偶尔出现的雾气夹杂在两岸的密林里,似乎在提醒游人们说,清迈的冬天已经到来。殊不知,阵阵高温烹煮的香气也赶来向游人澄清说,所谓的密林雾气飘散也是渔人生火烧菜的浓烟。
法汉寺前面的皮划艇训练俱乐部,是皮划艇爱好者的训练基地,同时也是有经验的旅行家们体验皮划艇畅游滨河的秘密基地。我们总在说,来清迈最好的旅游方式是自由行,然而,如果不是有经验的玩家,真的很难逃脱“被安排的自由行”。泰国是一个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的国家,他们的规矩,他们的生活,是一种随时在改变的善良与虔诚。
好比你每年来清迈,去同一个地方会有不同的感觉,见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感触,即便是路边卖艺的歌者,还是一直在那里开店的小贩,交谈中你会发现大家都在变,唯一不变的,是清迈这座城,一直在为大家带来不变的美好。所以我们鼓励游客,多认识清迈,和当地人交流,肢体语言、眼神、对话等等,任何一次沟通,都是一次认识清迈的开始。
我们在清迈的柴蒙坤寺 Wat Chai Mongkol 码头上船,同时这里也是喝咖啡看风景的好地方,这是一家营业超过20年的滨河游船公司 MaePing River Cruise 滨河游船。此次在老柚木船船长带领下,我再一次被清迈所吸引。他给我讲沿岸的故事,告诉我那些废弃船只曾经的辉煌,告诉我普通泰国人过着怎样一种生活,和我聊这些年的变化。
他的豁达和积极乐观,让我再一次发现生活的美好。大约40分钟的航行时间,船长说,上游将会到达湄林县流域,弯道险滩崎岖,河流湍急,游船将不再前行,我们在右岸的“农民村”登陆,他要带我们去见识一下泰国农民家长啥样。带着浓厚的兴趣,我们上岸了。
两头肥牛雕塑开启了我对农民村的极大兴趣,这是一个小型示范村庄,有农田、河流、青蛙、野猪、山鸡、木屋和草药园。船长说,这些草药也是泰式菜肴中经常会使用到的香料,既能调味增加食欲,还能治病防身,这是依靠大自然生存而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。木屋内有许多农民收集的动物骨头和务农工具,如有提前预定,还可以参加有机肥料的制作学习,很显然,这里是一处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体验基地。
我们在这里饱餐一顿,边喝咖啡边欣赏在城里看不到的滨河景色,服务员为我推荐他们这里的有机果汁,有桂圆汁、酸角汁、香茅草汁和口感复杂的木派果汁,这是一种充满稻花香味的橘红色水果,我说,到底长啥样啊?服务员指指顶上的树棚子,木派果就长在我们的餐桌顶上,好生惬意啊!
推荐阅读:
您也可以查询相关关键词: 清迈旅游
